新生儿溶血病是指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(红细胞被破坏、溶解),其中ABO溶血最为常见。通常母亲是O型血,婴儿是A型(或B型)血。怀孕期间胎儿血液少量进入母亲血液循环,刺激母体产生针对A型(或B型)血的抗体,也可以是母亲接触自然界中ABO血型物质(如细菌、寄生虫、植物中就含有血型样物质)产生了此类抗体,抗A型(或B型)血的抗体再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即可引起胎儿的溶血,在母亲体内时溶血产生的胆红素大部分由母亲的肝脏代谢,出生后由于新生儿的肝脏不能承担溶血所产生的大量胆红素,就出现了以黄疸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新生儿溶血病。
早期症状
新生儿溶血病的主要症状是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,且逐渐加重,此外患儿还可以出现精神萎靡、嗜睡、少吃、不哭等症状。
1.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多于出生后第二天出现黄疸,4~5天达高峰,以中度黄疸为主,少数为重度黄疸。Rh血型不合的新生儿多于24小时。
2.内出现黄疸,2~3天达高峰,多为重度黄疸。
3.新生儿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。
4.新生儿呼吸急促,心跳加快,肝脾肿大。
5.黄疸严重者可有拒食、反应差、尖叫、背部肌肉痉挛、身体弯成弓状、惊厥等症状。